当前位置:首页  »  优化营商环境  »  支持政策
河南省“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时间:2021-09-16 | 来源:

 

豫制造强省办〔2021〕15号
河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河南省“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

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安排,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起草的《河南省“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9月14日      

  

河南省“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安排,持续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迈入新阶段,打造企业发展新动能和竞争新优势,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考虑

  为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企业上云上平台”为抓手,按照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思路,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我省组织实施《河南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8—2020年)》,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上云企业10.3万家,有效促进了广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企业负责人对上云的数据安全存在顾虑,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利用上云解决企业痛点和核心问题较少,本地云服务商总体规模偏小,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企业。

  总体看来,我省“企业上云上平台”正处于扩大覆盖范围、拓展应用深度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聚焦企业发展核心和痛点问题,面向不同阶段企业上云转型需求,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按照“保质、增收、降本、提效”的企业发展目标带动行业普及应用,在需求侧从上云应用场景和实施路径入手,实施企业起步登云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和智能化升级工程,在供给侧增强上云服务和供给能力,实施支撑服务提升工程,推动全省“企业上云上平台”迈入新阶段。

  ——“企业上云上平台”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提高,企业自觉运用云资源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核心竞争力,构筑长远发展新优势;

  ——“企业上云上平台”规模数量和应用深度大幅增加,2021—2023年全省新增上云企业10万家,累计达到20万家,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广泛上云;

  ——“企业上云上平台”供给支撑和服务生态趋于完善,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商,形成一批低侵入、轻量化、易部署的解决方案;打造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100家,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起步登云工程

  聚焦“订单、成本、质量、交期”等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痛点,针对不同需求场景,通过开展上云上平台单项应用,帮助企业拓展商机、配套资源,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

  1. 制造能力共享平台场景。依托专业化生产调度平台,汇聚中小企业的产品、设备、产能、工期、资信评估等基本信息,对需求方提供生产任务总包和分包服务,帮助需求方、供货方精准匹配订单,通过线上系统实现过程管理,通过线下物流配送系统进行工序对接,确保质量和交期实现快速供货,解决企业加工能力、供需信息不对称,需求方搜寻配套产品成本高、产品定制周期长,以及中小企业设备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

  2. 产品撮合交易场景。依托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汇聚供需双方产品信息资源,以细分行业交易为入口,提供企业登云路径,通过撮合交易,积累交易数据信息,丰富供需双方企业画像数据,面向行业发展云化代销、仓储、物流、金融等增值服务,解决中小企业交易成本高、占用资金多、供需双方缺乏高效信用和担保机制等问题。

  3. 原辅料集中采购场景。依托专业化集中采购平台,通过服务商管家、物联网聚合采购、规模定制服务等模式,汇聚产业链企业小批量采购需求,整合小单为大单,通过阶梯价格、信用等级等,获取优惠架构,享受大企业的宗采价格,确保采购产品品质、采购计划准确性、高效性,解决中小企业采购成本高、议价能力弱等问题。

  4. 轻量云化应用场景。依托云平台服务商,发展轻量化、易复用的云化应用套件,开放应用集成功能,整合第三方工业应用资源,提供基础套件、刚需套件等工业云化应用,解决传统企业信息化软件运行环境复杂、难度大和成本高等问题。鼓励云平台服务商面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基础套件服务,根据咨询和访问量等,为流量潜力企业折扣提供增值套件服务,培养企业利用云端系统开展业务的能力。

  5. 经营管理外包和托管场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财税、审计等经营管理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第三方记账、费控管理服务以及电子报账等专业化外包和托管服务,逐步拓展报税、融资、商旅指引等增值服务,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云化应用外包、托管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现金流不足、专业财务人才缺乏等问题,帮助企业合理控制费用,确保财务数据公允准确。

  6. 创业服务平台场景。引入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创业投资、金融中介等创业服务平台,对接线下实体资源和服务资源的供需交易,面向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云化SaaS应用,以及基础共性、行业通用工业应用服务,解决初创企业创业资源匮乏、经营经验不足、政府扶持方向不清晰等问题,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7. 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场景。引导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发展以交易为核心,整合提供供应链、营销中心、财务、税务、租赁易物、物流等功能套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实现交易双方无缝衔接和过程可追溯;以龙头企业供应链资源为牵引,整合内部对外采购资源进行线上交易,推动中小企业云上参与供需对接,构建应用生态,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二)数字化转型工程

  在上云上平台单项应用的基础上,打通生产制造上下游信息链,建设特定领域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内部互联互通和企业间资源协同,实现数字化转型。

  1. 个性化定制生产场景。依托专业化云平台,构建用户、产品、流通等消费领域大数据体系,准确把握定制产品信息,通过平台的云化技术资源共享库服务,协助企业完成个性化定制产品研发设计;通过订单系统与生产经营管理系统集成,加强企业内各部门协调合作,实现对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快速、精准响应,解决企业传统模式产品研发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在新研发产品量产前,通过平台云化众筹服务获得首批次产品潜在用户,检验测试产品真实市场需求,快速打通企业新研发产品面向全国市场销售的线上渠道。

  2. 设备联网监控场景。依托专业化云平台,在对中小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基础上,推动工业APP、微信小程序等覆盖至一线生产、点检人员,实现异常故障随时扫码报修,实时监控系统、动态展现设备运维状态、人员工作动向等;依托平台将维修知识经验显性化,报修故障,平台主动向维修人员推送报修故障的修复建议,指导一线人员提高维修效率,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维修辅助服务;依托平台实时汇总统计分析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恢复时间、设备可用度等相关数据,开展设备备品备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企业生产设备定期点检和保养困难、维修效率低下、耗材寿命无法精准判断、生产统计信息滞后和错误率高、设备参数调整容易出错等问题。

  3. 远程诊断监控和维保管理协同场景。依托专业化云平台,以边缘计算智能物联网网关采集设备运行状态,预处理后传输上云,实现对设备生产状态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开发配置设备点位和人机界面,提供设备和点位绑定配置服务,用于数据统计分析、商业智能分析和综合展示;发展监测预警及故障分析管理,根据设备油温、噪声和振动等运行数据,对设备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和预测,对异常进行有效响应并跟踪形成详细的数字化记录,汇总成为设备故障病历;发展远程调试、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种云化服务,解决企业生产设备保养维修不及时、缺乏设备历史故障分析、设备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4. 节能降耗数字化应用场景。聚焦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纺、电力、能源等高耗能行业,培育发展基于专业化云平台的节能咨询、设计、评估、计量、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针对工业高炉热炉、变压器、水泵、风机压缩机、发电机组、变压器等高耗能设备开展数字化改造,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实现基于模型的设备预测性维护;在投料装车、喷漆打磨、高温窑炉和切割分拣、压力成型、取样检测等岗位实施“机器换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强智能传感、在线检测等技术应用,在熔炼、铸造、轧制、挤压、拉拔、热处理等生产过程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支撑参数优化与协同;开展管道智能巡检,实现危险源、污染物、废弃物的跟踪、溯源和调控;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实时采集、监测、分析生产环节能耗,开展能源智能管理、能源供需平衡、能源预测优化,减少能耗成本。

  (三)智能化升级工程

  在打通生产制造上下游信息链的基础上,通过深度上云上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提供智能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竞争优势重构。

  1. 机器视觉质量检测场景。依托专业化云平台,在生产线安装各类工业高速摄像机、高灵敏度传感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角度视觉检测应用,合成多维度在制品3D模型,通过人工智能自学习、自适应的算法分析训练,发展缺陷识别、图像检测、视觉定位、物体测量、物体分拣等智能化服务,实现抽样检测向全数检测、生产线末端检测向全生产线检测转变,解决人工质量检测标准不统一,以及不合格产品数量无法实时统计,追溯、预警困难等问题。

  2. 柔性化工厂运营场景。依托专业化云平台,实施云端资源计划,运用工业以太网和工业大数据,形成以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向上连接企业即时通讯(EIM)和云平台,向下连接数控系统(CNC)控制单元、自动导引车(AGV)控制单元、机器人控制单元的智能工厂控制系统;通过生产线、车间各环节的串联,建立车间级网络架构和信息模型,实现设备和设备、工位和工位间的信息实时传递,以及产品的混线生产和柔性制造,解决企业设备利用率低、产能分配不均等问题。生产过程方面,实现从云平台接收订单需求,开展产能计划排程,平衡产能,实现线上线下业务闭环管理,增强生产计划功能,对外部打通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通路,实现信息从客户到企业到供应商的交互,解决客户及供应商分散,无法实时、高效完成沟通协调的问题。

  3. 智能化供应链管理场景。依托专业化云平台,构建快部署、低成本的云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WMS),实现轻量化、低成本解决制造业企业到零售企业间的多仓数据互联协同、物流调度、销售补货、预测分析等问题。推动云WMS系统与调度、承运、安维等系统的有效协同,基于云化备货策略模型和运营策略模型,平衡服务水平、资金、库存三者实现调拨效益最优化;依托平台大数据算法能力,提供精准查询,锁定缺货品,实时展现多维度销量预测、历史销量、库存、周转等相关数据,为补货决策提供参考,提高补货灵活性、精细化,逐步实现多频少量的最佳补货模式。

  4. 云制造产业集群场景。依托专业化云平台,通过开放式涵养应用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云制造产业集群,涵盖以提供线上服务的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双创”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线上服务企业,以工业园区为代表的综合经营管理线下服务企业,以行业龙头企业转型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的项目经营企业,以中小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原始设备生产商、原始设计制造商,以提供知识产权、数字化信用经济共享等服务的专业机构,以提供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各类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布化、社会化、智能化、协同化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

  (四)支撑服务提升工程

  建立涵盖云化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云服务和云安全的多元支撑体系,在供给侧增强上云服务和供给能力,为企业上云上平台提供全方位支持。

  1. 构建云化产品和服务生态。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服务企业发挥优势,重点在工业设计、制造执行、设备管理、产品检测等领域,突破面向行业应用的软件产品,发展基于云计算的部署和服务模式。鼓励研发应用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工业机理模型和微服务组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交易和应用体系,推动工业技术经验和知识的显性化、模型化、数字化。支持郑州市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提供设备和产品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测试验证、智慧运营、产业生态孵化等服务。

  2. 培育解决方案供应商。按照市场换技术、换产业的原则,引导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企业上云服务商在豫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鼓励本土智能装备生产企业、自动化工程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剥离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对特定场景进行深度数据分析挖掘,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面向行业提供第三方服务。支持有条件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技术、资本强强联合等方式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3. 强化云服务与云安全保障。开展云服务商能力测评和服务可信度评估,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快速响应能力,规范咨询、培训、实施、运维等上云服务,加强企业业务云化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障。引导云服务商强化上云上平台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从标准规范、技术防范、制度防范、云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等方面做好系统性安全部署。督促云服务商建立云服务和云安全保障机制,引导上云企业正确认识并重视安全问题,与云服务商协同做好上云上平台信息安全保护。研究建立第三方检测评估和评价机制,开展云服务能力评估、云安全检测、典型案例遴选、优秀云服务商评选等支撑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制订年度企业上云任务及分解目标,加强工作统计监测,定期发布工作通报,统筹协调“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要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订本区域“企业上云上平台”具体措施,细化分解并落实工作任务,有序推进计划实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运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优先予以支持,推动云服务商与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加快企业数字化赋能;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要研究制定上云上平台支持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云服务券、上云后补贴等形式对上云企业、云服务商进行奖补。鼓励省内外云服务商实行优惠折扣、云化应用套件等形式,加大“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广力度。

  (三)开展宣传培训。组织省内主流媒体,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系列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激发全社会对上云、用云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凝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依托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城市行活动,加强“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宣讲解读,普及上云上平台相关知识,提高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加强省企业上云推进联盟建设,选树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形成一批低侵入、轻量化、易部署的解决方案,推动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复制推广。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10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