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工科〔2025〕16号 签发人:李军华
办理结果:B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44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河南省委会直属济源基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技术赋能驱动产业转型”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示范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济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深度挖掘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进行精准培育,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截至2024年示范区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96家(较2020年增加1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较2020年增加8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8家,豫光集团入选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攻坚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市科学院、豫光金铅、济源钢铁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济源市科学院联合示范区相关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了8家研究院,推动参建企业与高校加快开展课题合作,目前已组织实施“社会治理领域的大模型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基于文冠果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体内代谢表征研究”等攻关项目。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河南省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研究院,先后建设了集冶金与材料实验室、高纯能源金属材料实验室和多条有色新材料中试线,豫光高纯砷、高纯镉制备技术研究、锌基新材料开发等多项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特殊钢材料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超大规格连铸坯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起草特殊钢行业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推动了示范区特殊钢材料行业规范发展。
下一步,示范区将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完善财政科技支持政策,对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引导支持企业承担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25年争取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0项。
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示范区积极构建完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不断提升济源重点产业中试能力,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2024年起,示范区启动全域中试大平台建设,目前已印发《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示范区建设全域中试大平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探索性建设示范区全域中试大平台,集中高效利用现有中试资源协助企业解决技术转化难题。为进一步引导规范市级中试基地建设发展,培育壮大省级中试基地后备力量,2024年示范区研究制定了《济源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聚焦省重点产业链和济源重点产业,分批次推进市级中试基地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首批济源中试基地培育建设工作,重点指导豫光金铅、联创化工等重点企业建设市级中试基地。
发挥科技创新桥梁纽带作用,依托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加强技术交流转化,先后举办了示范区先进材料科技创新暨会市合作会议、第一期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对接、绿色低碳创新技术成果路演等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累计推送科技成果406条,开展院校企三方成果转化需求线上视频对接活动16场,推动科技成果在济转化应用。示范区与洛阳等地市签署了《豫西五地市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借助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推动区域技术成果就近转移转化。目前已联合开展创新政策线上宣讲10次、技术经纪人培训2次,共培育初级技术经纪人29人,建成示范区首批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下一步,示范区将持续推广全域中试大平台建设,培育豫光金铅、联创化工等重点企业建设市级、省级中试基地,指导鸿辛橡胶等企业对标建设市级中试基地,2025年计划建成首批市级中试基地。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洛阳分中心资源,联合洛阳科技部门组织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创新政策宣传等服务,2025年计划新培育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10人以上。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示范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育工作,不断优化柔性引才机制,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近年来,示范区先后制定出台了《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人才兴济33条)和《济源示范区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若干激励政策措施》(新济源人13条),对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保健等关键环节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实行全方位服务。对在济落户并首次购买住房的,给予青年拔尖人才每人15万元,青年优秀人才每人7万元,青年基础人才中“双一流”本科生每人3万元、其他本科生及其他青年人才每人1万元的购房补贴。对全职新引进的青年优秀人才以上人才,其配偶可按照原工作单位性质随迁到济源工作。对子女入学入托的,按照引进人才“一事一议”事项,特事特办协调解决。对新引进的省内一流人才以上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暂未就业并符合就业条件的协调安置就业。全职新引进高层次人才享受就医保健绿色通道,省内一流人才以上高层次人才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提供诊疗、保健服务。根据高层次及急需短缺人才实际需要,可为其夫妇双方随迁本市居住的60岁以上父母优先给予居家养老服务待遇。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5年8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市工业信息和科技局
0391-6633837
联系人:李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