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工科〔2025〕13号 签发人:李军华
办理结果:B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33号提案的
答 复
民建济源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济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现状
济源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已形成“4+6+N”产业体系,在有色金属、钢铁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2024年,济源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6家,“瞪羚”企业4家,创新龙头企业1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3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88家;市级创新平台19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2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5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同比增长63.4%,占GDP的比重为3.44%,居全省第2位,较上年提高3个位次。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200亿元,居全省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去年全年增速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8.4%,拉动工业增速9.3个百分点。
二、攻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助力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豫光高纯砷、高纯镉制备技术研究、锌基新材料开发等多项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铜箔、硫酸钴、三元前驱体等新能源材料突破多项核心技术,正通过高纯金属材料、合金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稀贵稀散金属等“四大新材料”加快转型;济钢2024年投产的大圆坯项目成功拉出直径1.2米超大规格连铸坯,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原特钢LDPE-EVA(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装备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超高压管)研制成功并交付用户,解决国家重点材料及装备领域“卡脖子”问题;河南联创郑大绿色催化研究院苯环加氢中试成功,实现了国内唯一转化率100%的目标;鲁泰纳米与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合作建成全国首条高盐废水全资源化、全链条循环利用生产示范线;希百康与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创建药学院实践基地、大健康产品合作开发共建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与武汉轻工大学(国硒中心)共同组建“济源硒产业研究院”,深化产学研合作基地、协同创新平台、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共管共用共建。
三、找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点”
济源聚焦培育壮大8条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换道领跑。一是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钢铁产业达到300亿元,化工产业达到200亿元。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8.9%、25.4%。电子信息、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36.6%、27.6%,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和1.8个百分点。纳米材料产业入选全省“7+28+N”第一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名单。三是未来产业加快换道领跑。深圳优必选优生态科技中心中原总部落户济源;济源示范区低空经济示范基地揭牌,与陕西海澜航空合作规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区;加快金马能源50座加氢站的布局建设,大批氢能货车投入跨省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城市短途物流货运场景应用;总投资约9.8亿元碳捕集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着力打造全国第一个“零碳负碳”示范园区;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国家能源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开展未来能源产业创新合作。
四、增强要素资源有效配置
一是明确高新区、经开区等为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重点区域,智慧岛和科创岛为科技创新示范引领区域,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孵化培育数字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二是通过持续强化创新要素支撑优化创新生态。2024年,示范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R&D)同比增长63.4%,占GDP的比重为3.44%,居全省第2位,较上年提高3个位次。三是形成科技金融深度结合机制。加大省“科技贷”政策宣讲力度,2024年全年各大银行共发放省“科技贷”9350万元,支持企业16家(次);与济源农商行签订科技金融合作协议,2024年为96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了总金额6.61亿元的科技贷款,较2023年增长了95%,科技金融专项资金的撬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持续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拓展人才“引育用留”途径,帮助企业把知识型员工和高端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举办“走进高校”活动,组织豫光金铅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引进企业急需专业研究生。与哈工大、河南大学举行校市座谈,就人才培养和引进探索合作。目前示范区共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中原学者工作站2家;拥有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4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4名,河大纳米张治军教授入选“河南省创新创业导师信息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工作举措,加强部门协同,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济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5年8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市工业信息和科技局
0391-6633862
联系人:史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