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工科〔2025〕5号 签发人:李军华
办理结果:B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08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河南省委会直属济源基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高新区能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济源工科局以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申报主体,对标对照《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积极与省科技厅、省商务厅进行对接,自查各项指标,了解创建路径、争取相应支持,积极向国家高新区靠拢。具体做法如下:
一、培育创新主体与平台
1.壮大创新企业队伍:截至目前,济源高新区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绿色工厂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和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等,创新主体数量达到240余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97%。
2.构建产学研融合机制: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由企业与高校等单位合作的项目争取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2024年优克电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3.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济源高新区以济源“智慧岛”建设为契机,打造了融创智谷、科研街等创新创业标杆园区,建成高新双创加速器、济源智汇城等20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
二、优化产业布局与升级
1.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立足济源优特钢优势,打造“棒线材-基础零部件-专用设备-成套机械”全产业链条,发展装备制造及先进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化工企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氢能产业链条,建设绿色低碳氢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2.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工业富联济源产业园,投资实施扩能增产项目;以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打造全省唯一的纳米产业全链条产业集群。
三、加强项目建设与招引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4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147.7亿元,完成投资7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高新区2025年计划实施项目47个,总投资约236.92亿元;围绕主导产业实施扩能升级和产业链延伸谋划工业类项目42个,总投资约217.75亿元。
2.加大项目招引力度:2024年以来,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树牢“以招商论成败、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招大引强育龙头”,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延链强链、新兴产业谋篇布局,先后签约项目33个,合同金额168.6亿元,2024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7.7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
四、完善发展环境与服务
1.优化管理服务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抓到底”“日盘点、周调度、重点事项随时研判”等工作模式,深化“企业管家”服务制度,推广“码上服务”平台运行使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产城融合第一先行区建设为引领,推进工业邻里中心、城市更新项目、人才公寓等建设,实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程。
为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下一步将聚焦三方面:一是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高端人才;三是完善配套服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同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5年8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市工业信息和科技局
0391-6633826
联系人:史丽霞
济工科〔2025〕4号 签发人:李军华
办理结果:B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01号提案的答 复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盟河南省委会直属济源基层委员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建立有色金属产业联盟”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秦保建,示范区政协工委主任、市政协主席谭江等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该提案的办理工作,专门听取了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工科局、经开区管理办公室和有关企业研究提出的意见建议。
5月15日,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有色金属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秦保建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徐衣显指出:有色金属产业是济源的优势主导产业。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影响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增多,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如何有针对性做好服务保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实现持续健康稳健发展至关重要。要统一思想、明确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作用,切实加强企业协作联动,消除行业竞争壁垒,推动有色金属产业融合发展。要聚焦互需共利、公共服务,在固废集中处置、富余硫酸消化利用、综合物流体系上抓紧推进具体项目,在公共评价、公共认证等方面率先突破,在协助企业建设高层次共享型科研创新平台上下大功夫,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有序推进战略投资,科学树立长期发展目标。要完善机制、成立专班,加强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国资、工科等部门和国有平台公司作用,有效解决企业在生产服务以及科技创新、市场开拓、项目建设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面提升有色产业竞争力。要链群发展、市场融合,以专班引领合作、以项目带动合作、以股权基金促进合作,推动济源有色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发展。
5月6日,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秦保建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其中强调,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有限公司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示范区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信息和科技局、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等单位,要加强对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研究,对于固废处理、硫酸再利用、物流共享等企业反映的问题,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要拿出行动计划,明确工作措施,列入工作台账,持续攻坚推进,切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示范区工科局及时向市政协领导、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盟河南省委会直属济源基层委员会和任新联、李贵委员介绍了以上两次会议精神,以及相关部门围绕提案办理所开展的工作。6月13日,示范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刘兵奇主持召开114001号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听取示范区工业信息和科技局关于该提案办理进展情况的汇报,以及提案者和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对该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求示范区工业信息和科技局牵头,相关单位形成合力,根据近期各方面形成的共识,尽快成立专班,重点推进固废集中处置、硫酸消化利用、现代物流发展3项工作,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站位长远,引导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及相关服务企业成立联盟,形成推动济源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目前,有关单位已经起草了《关于有色冶炼固废集中处置的行动计划》、《关于解决济源富余硫酸问题的行动计划》、《关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就每项行动分别分析了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将在进一步讨论和征求意见后,报示范区管委会研究。同时,有关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其中,工业固废填埋场和固废资源化利用一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项目已备案,正在进行场地平整;万洋年产60万吨复合肥设备节能更新综合改造项目(消化硫酸)已完成备案、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林地审核等工作,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安全影响评价报告即将提交应急管理部门审批;开行罐式集装箱硫酸专列和建设硫酸储存基地、豫北煤炭矿石大宗商品集散综合物流园、硫酸储存基地、有色金属交割仓等事项正在积极谋划,为“落地”实施争取资源、创造条件。
此外,作为该提案的协办单位,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了以下工作:
1.根据《济源示范区党工委 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关于印发<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的通知》,每年由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制订《济源示范区重点产业及重点领域急需短缺人才需求目录》,经示范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对外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中包含“有色金属-高纯金属-特种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
2.根据济源的产业发展需要,我市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2024年全区招才引智引才总量首次突破万人大关。2025年将继续做好招才引智大会的省内和省外活动筹备工作,面向重点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基层一线等,收集各领域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需求,组织企事业单位赴省外开展技术成果展示、合作对接洽谈、人才交流座谈、实地参观考察等活动,包括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引进合作。对于省外专场招聘活动,2024年积极对接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织单位参加线下专场招聘活动;2025年也将继续积极对接优质高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3.为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引进,2024-2025年,示范区人社局在原有校招、政府组织的招聘活动外,拓宽思路,与北京举贤人才集团、河南人才集团、博思人才集团、广州人才集团和湖北才测达成合作意向,为企业在高管、高技能、海外等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引进上开辟了市场化引才渠道,使引才更加精准、快捷。
感谢您们对济源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5年8月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市工业信息和科技局
0391—6633807
联系人:卫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