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MB1211977/2024-00035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发布机构:
工业信息和科技局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31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0号提案的答复

202482                  签发人:李军华

办理结果:B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次会议第113040号提案的答

成利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以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济源由基础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型升级”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年来,济源高度重视材料产业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战略,积极推动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变。2023年,济源材料工业(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实现产值约1557.8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

一、坚持高位推动,引领践行新发展理念

为推动广大企业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家群体增强科技创新主动性,2023年、2024示范区连续两年高规格召开示范区科技创新大会,印发《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打造豫西北创新高地的意见》《济源示范区培育壮大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8个产业链行动方案》《工业强市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动员示范区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优势再造、实现换道领跑,持续探索具有济源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8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主持召开企业家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了解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情况,再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要求部署,坚定信心决心,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牢牢把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上走新路、求突破,牢牢把握未来发展竞争的主动权。呼吁企业家切实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当前的经济大势和政策形势,以更大力度的科技创新持续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济源加快实现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强市转变。同时,为锻造一流的企业家队伍,202485日,示范区组织重点工业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的企业家50余人赴哈工大开展企业家新质生产力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家创新意识、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更好推动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培育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4人、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4人、院士工作站1家、中原学者工作站2家。

二、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济源出台了《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济源将深入实施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战略,积极构建“433”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即重点提升发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4个先进基础材料产业,重点培育壮大电子功能材料、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节能降碳环保材料3个关键战略材料产业,重点前瞻布局纳米材料、增材制造(3D打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3个前沿新材料产业。加快建设钢铁材料“三大项目平台”,即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钢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产业检测检验中心,形成年200万吨深加工能力,发展机械装备、汽车及其零部件、线材深加工三大核心产业集群,全力构建“钢铁新材料-基础零部件-关键零部件-专用设备-成套机械”的全产业链条;加快中国白银城建设,建成原材料生产冶炼及铜锌深加工区、珠宝饰品智能制造加工园区、表面处理园区、综合服务体验区(珠宝首饰交易中心、白银电商中心、白银研究所及检测中心、白银博物馆、中国白银生活馆、白银国际大酒店),年深加工20吨黄金制品、2000吨白银制品、4000吨铜制品、6000吨锌合金,使中国白银城形成集白银生产、研发设计、检测检验、贸易流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加快纳米材料产业园建设,锚定2035年建成千亿级纳米材料产业基地战略目标,大力发展金属、陶瓷和碳基纳米材料,开发电子级球形纳米材料、硫化物纳米材料、稀土纳米材料、土壤修复剂纳米材料、功能纳米二氧化硅、高性能湿法混炼胶等系列产品,前瞻布局量子点发光材料、球形氧化铝氮化硼导热材料、FCC催化剂、金属导电材料、抗菌抑菌材料等先进纳米材料,依托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纳米材料技术、应用研究和专业园区建设,积极构建“基础研究+中试+初创孵化园+产业园+科技金融+人才培育”的全链条发展新模式。

2024年,为进一步围绕提升材料产业基础能力、着力构建以高能级群链为关键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示范区组织相关链长责任单位制定了包括培育壮大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纳米材料产业链在内的8个产业链的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优势再造,加快“焕新”。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增长5.7%6成企业实现盈利,豫光金铅围绕主营业务已经发展80多种铅合金,100多种锌合金,铜箔、硫酸钴、硫酸镍为代表的新能源材料,高纯碲、高纯铬为代表高纯金属新材料正在蓄力成势,磷化铟、砷化钾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在加快中试。豫光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利润、税金分别增长11.6%25.1%82.8%,均创历史新高,正向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科技产业集团转变。济源钢铁特殊钢大圆坯生产线成功拉出直径1.2米超大规格连铸坯,济源在特殊钢产品领域跨上新台阶。20246月,济源钢铁特殊钢大圆坯生产线成功拉出Φ1200mm超大规格连铸坯,标志着该公司在特殊钢产品领域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此次生产的Φ1200mm特殊钢大圆坯由其全球领先的达涅利连铸机生产,可用来制造大型轴承、齿轮、法兰、高压锅炉和压力容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海洋装备、风电能源、冶金矿山、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等高端领域。另一方面,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上新”纳米材料产业入选全省7+28+N”第一批专精特新细分领域产业链名单,已经形成了“小试+中试+初创孵化+产业化”的全省首个纳米材料全链条产业集群、全国第三大纳米材料科研生产基地。河大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入选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和首批河南省中试基地,济源纳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首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月,河南日报“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对济源纳米材料产业进行深度报道。省委书记楼阳生对济源纳米材料中试基地进行批示:“河大济源中试基地是一个成功案例,希望深化探索,为科技赋能产业发挥更大作用”。纳米初创孵化产业园孵化及技术转让企业15家,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纳米二氧化钛打破美日等国垄断,实现进口替代,低温银浆领域突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全球首台套湿法混炼胶连续生产线建成投产。通过发展纳米金属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碳基材料和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四大系列,逐步实现从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制成品、从产业链的前端到后端、从价值链的低端到高端的转变。

三、提升创新效能,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材料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创新这个最大变量一体推进主体、平台、人才、环境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技术链、创新链,加强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是培育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立“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目前示范区拥有创新龙头企业1家,瞪羚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2020年均实现了三年翻番的目标。已建设省级以上各类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122家,其中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处于全省中上水平。落实“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四有’企业”建设要求,将推动研发活动全覆盖作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目前,示范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一方阵,规上工业企业“四有”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4.05%,居全省第4位。同时,2024年新增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新推荐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3家企业入选2024年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示名单,2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名单,4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单。二是拓宽对外合作,创新载体不断升级。深化与工信部火炬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中心、哈工大、西交大、省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建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济源联合实验室、省科学院济源先进材料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新材料联合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万洋冶炼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西交大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创化工、清水源与郑州大学成立河南联创郑大绿色催化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院,中原特钢与浙江大学、济源钢铁与东北大学、金利金铅与河南省冶金研究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研发转化关系。今年以来,2家中原学者工作站成功挂牌,新征集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余家,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目前有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数量居全省第7位,纳米材料中试基地成为河南省首批8家中试基地,豫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研究院入选省第二批产业研究院。三是强化引才力度,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出台《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源示范区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鼓励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来济创业并扎根济源,激励济源本土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加快科技创新研发,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梧桐”。出台《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政策》(人才新政三十三条),发布重点产业及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发布急需紧缺岗位,组织企业赴高校开展聚才活动,建立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每年组织企业家赴高校开展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研修班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家创新意识和管理水平。目前示范区共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中原学者工作站3家;拥有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4名、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4名,河大纳米张治军教授入选“河南省创新创业导师信息库”。2024上半年兑付2024年度纳米人才生活补贴92人次、40余万元。四是加速成果转化,创新动能不断激活加快前沿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高效转化,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示范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5791万元,2024年提前完成省厅上半年技术合同目标任务。今年7月,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80.4%786.5%16.8%,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4月份“全国高校院所进济源”科技项目发布会举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13个高校院所相继发布14个科技项目,越来越多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成果加速与济源的产业深入对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性能铜及贵金属丝线材关键制备加工技术与应用”,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稀贵金属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聚焦三化改造,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坚持把“一转带三化”工作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出台《2024年济源示范区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工作方案》,持续开展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累计梳理880家企业需求,通过入企诊断“一企一策”制定数字化改造提升方案。组织企业家赴郑州、新乡等地开展观摩考察,不断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能力。一是数字化助推企业向“新质”而行。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行活动(济源站)暨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在济源举行。豫光股份“有色冶炼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济源联通与豫光股份、万洋冶炼共同建设5G工厂,济源移动与济源钢铁打造“5G+智慧钢铁”项目有序推进,“5G+废钢判定”、“5G+远程诊断”场景应用更加成熟。金利金铅获评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博海化工、济钢精品钢材获评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金马中东8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工厂(车间)。国泰铂固龙兴钛业万洋冶炼金马能源获评省优秀智能应用场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2.5亿元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打造碳数智能系统平台,为有色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二是绿色化助推企业锻造发展新优势。开展钢铁行业能耗核查,引导企业节能降碳,提高能效水平。金利金铅入选国家级能效“领跑者”名单(全省8家企业),济源钢铁、金江炼化、金马中东等9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金马中东焦炭入选省级绿色设计产品,万洋冶炼鲁泰纳米4家企业入选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公示名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绿色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绿色纳米材料产业链等3条产业链入选省绿色制造业产业链群培育对象。金马能源5.5米捣固焦炉大型化提升改造项目,金利金锌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入选省绿色低碳发展标志性项目,济源示范区连续二年在该项目上数量全省第一。“零碳中原杯”河南省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大赛。万洋冶炼双碳智慧能源项目获二等奖,金马中东干熄焦余热发电技术应用”、金利金鸿氧化铋渣火法精炼技术及应用”、金利金锌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强化冶炼产业化示范及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得三等奖。三是高端化助推企业实现攀登进阶出台《济源市工业强市工作方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文件,加大政策支持,加快补齐工业短板、蓄积发展后劲,点线面一体推进、整体提升产业能级。济钢精品钢材、鲁泰纳米2家企业典型经验遴选为省质量标杆。

感谢您对我市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4830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信息和科技局

                0391-6633870

联系人:成玉东

  送:市政协提案委(委员人数另加5份),市政府办公室1份、

       督查局1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信息和科技局 电话:0391-6633623

地址: 济源市行政二区8号楼 备案号: 豫ICP备2022022136号-2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1067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