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管工科〔2020〕105号 签发人:赵金刚
办理结果:B
关于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4号提案的
答 复
市政协经济委、民建济源市委、杨汉周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强化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要素保障”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为全面做好该提案的办理工作,示范区工科委对建议逐项进行了调研和落实。期间,示范区政协工委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示范区工商联主席董亚丽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了针对性调研,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提出了办理建议。
一、加快完善和配套基础设施
(一)道路建设及其配套方面。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巨力北路,工程进度已完成70%,将于10月份建成通车。通车后,能够较好的为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B区力辉钢绳、国泰铂固等企业提供服务。正在推进的有:巨力北路西延已完成招标、签订合同,正在清理地面附着物。济源大道虎岭一号线至西二环段路灯工程,示范区管委会正在审批,可望尽快开工建设。对于委员提出的虎岭高新片区三号线北延、科普路等建设,根据《道路法》以及《济源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2016〕30号)的精神,示范区管委会已经要求交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责任,促使相关道路属地政府切实履行投资建设主体责任,尽早列入建设台账,力争2021年能够开工建设。另外,示范区已考虑由相关镇办牵头,启动集聚区内村庄安置规划,按照轻重缓急逐步给予拆迁安置,尽快打通断头路。即:由轵城镇尽快启动文博路涉及的张岭新村24座民房拆迁安置工作,沁园办事处启动东环南延涉及的张庄村15座民房、愚公路涉及的闫斜24座民房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周围项目交通畅通。
(二)供水和自来水方面。虎岭高新片区内部分区域供水管网未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内部分企业的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完成的有:供水管道已接至清源水处理项目厂区,供水管网即将投入使用,可覆盖周边支柱产业项目建设需要。正在推进的项目有:虎岭高新片区东区环路以内供水管网建设原由高新区建设,因运行时间长,不同程度形成漏失。对此,该项目已列入政府投资项目。目前,正由水投公司积极融资,有望列入2021年施工计划。
(三)供热方面。针对钢产品深加工园,已经完成的有:富士花园、丹桂园、三湖嘉园供热管线(沿黄河路)项目,管线共计4600米,可满足园区生活用暖需求。工业使用蒸汽上,国电豫源公司已将蒸汽管网铺设至济源大道巨力钢丝绳厂处,企业如有需求可向国电豫源公司申请,能够立即开通。正在推进的有:前述富士花园、丹桂园、三湖嘉园供热管线(沿黄河路)项目延长200米,过焦枝铁路。目前正在办理手续,预计开始施工时间为10月中下旬。但是,过铁路施工由铁路部门主导,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白银城,已经完成的有:高新大道管道敷设900米。正在推进的有:高新大道管道延长1050米,因当前为保民生,先以市区内居民采暖管线和交换站改造为主,在前述民生工程完工后即行施工。同时,园区内自建交换站,也在加快建设、确保同步投用。
(四)供气方面。无论是钢产品深加工园,还是白银城区域,均已建设完成燃气管网,所有企业和住户均在覆盖范围内,如有需求可向燃气公司申请,能够立即接通。
(五)污水处理方面。已经投入完成的有:针对钢产品深加工园,西二环污水管网已投用,管径800mm。济源大道与虎岭一号线管网已贯通,企业办理排水许可证即可接入。针对沁园白银城园区,园区外有市政污水管网;园区内处理站主体4层主体混凝土已完工;管网全长2000米,开挖完成420米,钢筋绑扎完成320米,浇筑完成200米。所有开挖管线路面切割已完成;室外管网盖板完成85%。但是,因国有资本公司厂房打桩影响,及受限于园区通行、场地,不能大面积施工,施工进度受到少许影响。
(六)电力方面。正在推进的有:已开工建设35KV电缆沟,施工率已达50%,预计2020年底完工,可保障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用电需求。继续实施虎岭高新片区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高压线路迁改项目,示范区已同意列支2600万元,专项用于实施该项目。工程完成后,还可为虎岭高新片区腾出项目用地700余亩。
综上所述,济源高度重视钢产品深加工园和中国白银城等支柱产业发展,且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经完成不少工作。对于目前存在的其余问题,将尽快谋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二、培育和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一)人社部门已经开展的工作
(1)2019年、2020年分别印发了《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专项方案》,重点开展“百万职工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引导在济各类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全员培训制度,开展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岗位练兵、新型学徒制培养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先进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开展适应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培养规模。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转岗转业培训,组织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开展“金蓝人领”技能提升培训。
(2)今年6月份开始,全面启动线下培训,大规模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45351人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527人,技师培养138人,高级技师培养17人,支出技能提升资金1260.393万元。
(3)针对白银城项目,前期多次主动对接协调,可提供就业、培训等政策支持。同时,市技师学院和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对已入驻白银城企业积极宣传技能提升培训各项政策,并已与华乐万洋达成100名新型学徒制培养协议,对白银城新招录员工按照企业需求进行岗前补培训,对在岗职工进行集中技能提升培训,均享受补贴政策。
下步拟开展的工作有:将针对钢产品深加工园、中国白银城项目,加大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力度,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补贴性培训,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对企业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根据吸纳人数,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属外贸企业的,可全员享受以工代训补贴。
(二)关于培训孵化中心建设
济源高新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山立珠宝首饰供应链(济源)有限公司、济源白银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曾考虑共同出资设立以“数字智造、网络营销”为核心的济源高新技术职业培训孵化中心。中心前期拟主要为白银城产业发展服务,具有六大基本功能:数字智造技术人才培训/输送平台、3D打印/数控加工技术装备平台、网络营销就业/创业孵化平台、5G网红选品供货/直播带货平台、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产业学院实训平台、白银城产业其他相关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平台。初期拟占地2000余平方、投资约700余万元,目前尚处于谋划阶段。对这种类似于实训工厂的项目建设,示范区人社等主管部门会在政策范围内提供资金支持。另外,《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管〔2020〕10号)第20条规定:对通过区级认定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单位,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运营补助;对通过国家级、省级认定的,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0万元的运营补助。这个政策极大促进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截至2019年底,济源已经拥有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孵化器2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个人和小微企业创新、创业需求。
三、加强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
(一)关于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开展院企校企合作。济源已经出台有相关政策,《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管〔2020〕10号)第6条规定:支持(重点)产业联盟发展。鼓励有色、钢铁、食品饮料和纳米等(重点)产业按照市场规则组建产业联盟,对联盟内共同搭建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年交易额首次突破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扶持;对牵头组建国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0万元、30万元的资助。第18条规定:鼓励在济创办或联办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或与我市有关单位联合建立研究机构,新购置研发设备达1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补助。对新建大学科技园的单位一次性资助50--100万元。对通过国家级、省级认定的大学科技园区,分别一次性资助100万元、50万元,特殊情况的,经示范区管委会同意,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大资助力度。在政策鼓励下,有色、钢铁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和西安交大、北京化工等大专院校建立有合作关系。
(二)关于深入开展有色金属新材料、优特钢的关键共性问题的研究。《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管〔2020〕10号)第19条规定:对初创期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建设发展的,依据创新水平、投资规模等,择优给予每家每年10—20万元的资金扶持,初创期一般为5年。对经省科技厅备案登记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建设单位一次性100万元的补助;经遴选被省政府认定为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的,经示范区管委会同意,可采取“一院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再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新型研发机构用地政策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执行。对经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建设单位一次性100万元、30万元的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分别给予建设单位一次性100万元、30万元的补助;对新认定的院士工作站并开展研发工作的,给予建设单位一次性10万元的补助;对新认定的区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分别给予建设单位一次性5万元的补助。其中,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的扶持政策是示范区激励政策中为数不多的可以采用递进方式进行鼓励的条款,而重大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调节为基本机制,通过合理分配利益,能够有效促进有色、钢铁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目前,河南纳米中心成为我省唯一位于郑洛新之外的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而豫光、金利、万洋等企业已经在谋划共同设立有色研究院。
(三)关于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管〔2020〕10号)第27条规定: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区级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资助。另外,《智汇济源》等政策也规定可对引进高科技人才进行激励或资助。
(四)关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管〔2020〕10号)第21规定:促进科技成果形成和运用。对济源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的,或者购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或有效发明专利的,按技术成果交易额的20%给予承接单位补助,每个项目最多30万元。对济源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并在济源科技大市场全国技术合同登记信息系统登记的,按其当年实际技术交易额的10%给予资助,每家每年最高8万元。2019年,我市反映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指标——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9748万元,2020年有望突破1亿元。
下一步,示范区工科委等部门还将继续做好各种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济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们)对济源工业经济发展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9月29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
6836065
联系人:聂林涛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 2020年9月29日印